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科举”是一个含义丰富复杂、具有动态特征的词语。广义的科举指分科举人或设科取士,约略同于贡举,起始于汉代;狭义的科举指进士科举,始于隋朝。
科举制是1905年被废除的。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创立。
光绪三十权一年(1905),慈禧太后下诏书,宣布自光绪三十二年开始废除科举。
在唐朝,科举制度无疑是一种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它打破了门第限制,给底层士子以上升的渠道。
科举制度虽然存在许多弊病,小说《儒林外史》对清代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和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让人们对科举产生了许多负面看法。
清朝末年的落后主要是制度落后和缺乏人才,而学堂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要振兴国家,摆脱危机,人才是亟需的。所以对兴办新式学堂,慈禧是给予了高度重视的。
科举制度之所以被废除,主要还是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朝廷的用人需求,而且这一政策出台是与清末一系列变革相辅相成的。
随着国门的被迫打开,在清朝末年,慈禧老太后在清末新政中,将科举制度这项存在了1297年的制度,给彻底废除了。
道光以下,提倡废八股废考试的呼声,屡起不绝,此一制度绝对须变,自无疑问。然此一制度,究竟自唐以下一千年来,成为中国政治社会一条主要骨干。
科举考试诞生于隋朝,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朝趋向衰老,在中国古代存在了1300多年,是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最主要方式。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是隋文帝杨坚创立,随着时间的流逝,科举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之后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度,但是清朝末年的时候被废除了。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