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中,曹操于建安十五年建成铜雀台,乃大会文臣武将于邺郡,设宴庆贺。席间,曹操突发雅兴,以西川红锦战袍一领作为彩头,令麾下武将比试箭术。
第二代曹氏宗族将领中,唯有曹休获此得如此之高的评价,但曹休在演义中的“戏份”并不多,除了邺郡比箭先拔头筹之外,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就只有两处,一是在曹操征濡须口时,曾放暗箭射倒吴将凌统的战马;二是被东吴鄱阳太守周鲂所骗,轻敌冒进,导致石亭之败。
这样看来,演义中的曹休似乎很难对得起“曹家千里马”的称赞,那么,历史上的曹休又表现如何呢?
历史上的曹休是曹操同族兄弟的儿子,曹休少时,正值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父亲去世后,他就带母亲前往吴地躲避战乱。后来听说曹操起兵征讨叛贼,曹休就一路北上投奔曹操。
曹操见到曹休后十分高兴,待若亲子,并让他率领虎豹骑负责警卫工作。
要知道虎豹骑可是属于曹军的特种部队,根据《魏书》记载,虎豹骑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甚至只有低层将官才有资格进入虎豹骑,号称天下骁锐。这支部队曾追击刘备于当阳长坂坡、南皮之战斩杀袁绍之子袁谭、北征三郡时俘获单于蹋顿,还曾大破马超、击吴兰于下辩,可谓战功赫赫。而且,只有备受信任的曹氏宗族将领才有资格统领虎豹骑。
根据史书记载,可查的虎豹骑长官为曹纯、曹休、曹真。曹纯是曹仁之弟,第一任虎豹骑统领,击刘备、杀袁谭、俘蹋顿都是曹纯在任期间的战绩;曹真则可以说是曹氏第二代最出色的将领,曹休能与他们并列,足可见其勇略。
曹休不仅有勇,而且有谋。刘备派大将吴兰屯兵下辩时,曹操让曹洪领军出征,曹休随军担任骑都尉,相当于曹洪的参谋长。曹操嘱咐曹休:“虽然曹洪是军队主帅,你只是参军,但所有军机都由你决策。”曹洪也明白曹操的用意,所以将军队事务都交给曹休处理。
当时,张飞率军据守固山,打算截断曹军后路。诸将都心存疑虑,不知如何是好,只有曹休看穿了一切,认为如果张飞真的要断大军后路,则早已暗中行动了,何必再大张旗鼓的展示他们的意图,要趁着对方兵力还未成势,主动出击。
众将采纳了曹休的意见,火速出击,一战击败吴兰,张飞也随之撤退。
曹操攻取汉中后,封曹休为中领军,这个职位虽然听着好像不是什么大官,但属于军队要职位,和中护军共掌禁军,主持选拔武官、监督管制武将等,位不高但权重。
曹休投奔曹操后,因和曹丕同辈且年纪相仿,二人经常混在一起,关系极好。曹丕即位后,不忘自己的好兄弟,立即封曹休为领军将军,并封侯爵。
夏侯惇去世后,曹休担任镇南将军,并授“假节”,总督诸军事宜。当他率队出征的时候,曹丕亲自出城,临别时甚至走下御辇,拉着曹休的手和他告别。遍观曹魏诸将,这份殊荣,恐怕也只有大破孙权、威震逍遥津的张辽可与之比肩。
曹氏宗族第二代将领中,曹真主要功绩在于阻挡诸葛亮北伐;而曹休的功绩主要是面对东吴。
曹休曾率军攻打历阳,大获全胜,又另外派部队渡江,一把大火烧毁了东吴在芜湖的数千家营寨。
黄初三年,曹丕亲征东吴,任命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并授予黄钺(天子仪仗,亦用以征伐),让他总督张辽等二十余路人马。曹休果然没让曹丕失望,率军大破东吴吕范等人。
后明帝曹睿登基,此时曹休已积累战功从亭侯进封县侯,位极人臣。此时,东吴将领审德驻守皖城,曹休率军攻破了皖城并斩杀了审德,威震东吴,连东吴宿将韩当之子韩综都率部向曹休投降。
此战过后,曹休被封为大司马,兼任扬州太守,成为了曹魏的国之柱石。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曹魏兵分两路进攻东吴,一路由司马懿率军顺汉水往下,另一路由曹休率军直奔寻阳。东吴鄱阳太守周鲂受命暗中寻找以前被魏国知晓的山贼群盗头目,让他们向曹休诈降,诱使曹休深入腹地,聚而歼之。
周鲂却认为盗贼头目身份低微,不能成事,亲自出马诈降诱骗曹休。为了彻底打消曹休的疑虑,周鲂一连写了七封书信,这七封信的内容都记载于《三国志·周鲂传》,写得真是“感人肺腑”,任谁看了都不会想到这小子竟然是诈降。
为求万全,面对奉诏前来诘问的朝廷郎官,周鲂甚至剃去头发以示认罪,这也是三国演义中“周鲂断发赚曹休”的故事原型。
曹休果然没有怀疑,率军深入后发现中计,但曹休自持兵强马壮意图战胜吴军。但东吴早有准备,猇亭大败刘备的东吴名将陆逊亲自统军,大将朱桓、全琮分别为左、右两翼,三路并进,曹休大败,只好领兵退回石亭。
屋漏偏逢连夜雨,曹营败军晚上又发生骚乱,军将四散奔走,遗失了很多军械和物资。
为此,曹休上书朝廷请罪,但朝廷并没有将他贬官降职,不仅派人慰问他,还赏赐了很多东西。曹休惭愧悔恨不已,背发毒疮而死。
对比演义中沦为“龙套”的曹休,历史上的曹休无疑是曹魏的中流砥柱,身具统帅之才,智勇兼备、战功赫赫,由此观之,的确担得起曹操“吾家千里驹”的评价。只可惜一代名将,被周鲂所赚,以至晚节不保,终是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