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换成曾国藩的湘军,只能败的更惨。
因为在湘军后期,尤其在太平天国覆灭之后,湘军的战斗力直线下降,曾国藩对于湘军的控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了。湘军内部充斥着兄弟会等异端分子,还有很多的兵油子,兵痞等等。已经很难指望他们能够在战斗中奋勇杀敌了。
而且湘军草建支出,确实有着伟大的理想和强大的战斗力,那个时候曾国藩年轻,身体也还健朗。但是后期随着湘军不断打胜仗,一旦攻破太平天国的城池之后,必然会进行劫掠,这种行为是从上到下都在做,所谓上行下效是也,动机不纯。一支没有信仰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
所谓的信仰,可以是为了国家大义,如八路军等。可以是为了生死存亡,如历代的开国皇帝的军队。可以是为了保卫家园,如戚家军等。但是单纯的为了发战争财,没有大义的名分,这样的军队是绝对不会打胜仗的。后期的湘军就是这样的一支队伍。
而在八里桥之战中,清廷面对的是英法联军。是一支刚刚经历过血与火考研的精锐之师,是能够将火器运用的非常成熟的军队。而清廷方面则是以冷热兵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战斗,在装备上就差了一大截。这不是汉朝时面对匈奴铁剑对钢刀的劣势,而是冷热兵器之间划时代的鸿沟般的差距,已经超越了指挥员的军事素养和士兵士气所能弥补的范围。
而军事素养方面,湘军后期有名的将领全部脱离湘军,独挡一面了,李鸿章去了上海,左宗棠从来不是湘军,独树一帜。而曾国藩是不会打仗的。所以军事素养方面可以说完败英法联军。
再说士兵士气,当时属于卫国战争,保卫北京。但是湘军多数都是湖南人,当时的清廷已经失去了民心,很难用民族大义来说服他们进行战斗,而攻破北京又不会让湘军兵士的家人和财产受到威胁,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换成湘军的话,结果只能比僧格林沁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