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秦琼秦叔宝依然是稳居老末,但他在民间的名气却是最大。
“马踏黄河两岸,锏打山东六府”,这是评书《隋唐演义》中对秦叔宝的描写。
众所周知,在整部《隋唐演义》中,秦琼的武艺在“四猛”、“四绝”、“十三杰”中排名垫底,即使是在李世民所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秦琼秦叔宝依然是稳居老末,但他在民间的名气却是最大,那么历史上真正的秦琼又如何?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是隋末唐初时期的名将,秦琼最初先后在隋将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为将,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当然没有什么“靠山王”杨林,他也不是什么“十三太保”。
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的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投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位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638)病逝。秦琼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死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贞观十七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隋朝大业年间,秦琼在隋将来护儿(隋唐演义中的第三猛)帐下任职。
秦琼的母亲去世时,来护儿派人前去吊唁,军中将士们对此感到非常奇怪,就问来护儿说:"军中将士死亡和家中有丧事的很多,将军为何只吊唁秦叔宝的家人呢?"来护儿回答道:"秦琼骁勇彪悍,又有志向气节,将来必能自己取得富贵,怎能当做卑微之人对待呢?"由此可见,秦琼此时在军中已是崭露头角了。
隋大业十年(614年)十二月,涿郡叛军首领卢明月率军十余万叛军进攻下邳,秦琼随齐郡通守张须陀前往征讨。张须陀部共万余人,无法与占绝对优势的卢明月军匹敌,张须陀便对将士们说:"卢明月若见我军撤退必定前来追击,待他们大军出动营内空虚之时,若有人率兵一千前去袭营定能出奇制胜。只是这个行动实在凶险,不知诸位有谁能去?"众将无人应声,唯有秦琼和罗士信(评书中的“银面寒枪俏罗成”的原型)奋而请战。
张须陀于是让他二人各自领兵千人埋伏于芦苇丛中,自己率领大军佯装弃营逃遁。之后卢明月果然倾巢而出前往追击,秦琼和罗士信趁机发动偷袭。见敌营寨门紧闭无法进入,二人爬上门楼拔下叛军旗帜,各自杀死数人,之后斩断门锁放进了门外的伏兵,一举纵火烧毁了卢明月军三十多处营寨。趁卢明月匆忙回援之时,张须陀率主力掉头掩杀,大破卢明月军,此战之后,秦琼和罗士信的勇武之名闻于远近。
大业十二年(616年)十一月,秦琼随张须陀征讨瓦岗军。
被李密佯败后诱至大海寺北林一带伏击,张须陀身陷重围力战身亡,秦琼率隋军残部依附了据守虎牢关的裴仁基(裴元庆的父亲)。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裴仁基与监军御史萧怀静不和,被李密成功招抚,杀死了萧怀静,以虎牢城向瓦岗请降。秦琼随裴仁基归降瓦岗军,李密非常高兴,任命秦琼为帐内骠骑,与程咬金等一起统领八千内军,虽不似评书中说是瓦岗军的大元帅,但也却是威名赫赫。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杀死了隋炀帝杨广,而后率十余万骁果禁军北返关中。同年七月,瓦岗军与宇文化及军于黎阳童山大战,激战从清晨一直持续到黄昏。混战中李密被流矢射中坠马昏厥,部下全部逃散而去,李密几乎落入宇文化及的追兵之手,幸得秦琼拼死保卫才得以脱险。在救出李密后,秦琼又收拢溃军与宇文化及军决战,终于将宇文化及击败。
瓦岗军在击败宇文化及后元气大伤,然而瓦岗军的领袖李密却因胜利变得骄傲自负,不再体恤将士而使得部下纷纷离心,这与《隋唐演义》中的情景非常形似。此时占据洛阳的另一位大佬王世充,却趁机对瓦岗军突然发动了袭击,在邙山脚下大破李密。李密战败后惧怕翟让旧部报复,仓惶西逃长安投奔了李渊,秦琼被俘后暂时投奔了王世充,被封为龙骧大将军。
唐武德二年(619年)二月,秦琼因不耻王世充奸诈的为人,与程咬金等人乘唐郑两军于九曲对阵之时投奔了李唐(需要说明的是,他并不是什么李渊的救命恩人),被唐高祖李渊安排到秦王李世民府上任职。李世民对秦琼的英勇早有耳闻,对他十分礼遇,授予了他马军总管的职位,随自己一同征战四方。
据新旧唐书记载,秦琼每次随李世民征伐,敌阵中常有炫耀自己兵强马壮的武将,李世民就令秦琼出战,而秦琼也经常单枪匹马将敌将斩杀于万众之中,而“摔死黄骠马,戳折虎头枪”也是常有的事。后来秦琼经常生病,他便对人说道“我戎马一生,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阵,屡受重伤,前前后后流的血都能有几斛多,怎么会不生病呢!"
贞观十二年(638年),秦琼病死,被追赠为徐州都督,陪葬于昭陵。李世民特意下令在秦琼墓前造石人马,用以彰显秦琼的战功,贞观十三年(639年),秦琼改封为胡国公。十七年(643年),李世民命阎立本画秦琼等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挂入凌烟阁,以供自己怀念,后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