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正文

窦建德的仁义之师为什么败于李世民?

骑猪看海 发表于 2022-12-17 21:13:08 浏览量: 窦建德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老漠 发表于 2022-12-17 21:13:08

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句话是永恒不变的真理,窦建德的仁义之师败于李世民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因为刚开始王世充扶持杨侗为皇帝,等到了自己的势力强大了之后,王世充竟然自己选择了建国当皇帝,这一下子就出现了王世充和窦建德的矛盾点,以往的小摩擦小磕碰逐渐的演变成为了大肆的争斗与进攻。(出现破裂缝隙)

后来王世充也是忍不了,直接带领自己的部下打到窦建德的地盘上去,这样一争二斗的,两地人民民不聊生,甚至还专门的去残害平头百姓,作为报复对方的筹码。(失民心)

正是因为两人这样不断的争斗,此时已经无力与当时的李世民去抗争了,再加上自己国家的人民人心惶惶,都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会到达身边,所以就开始了不断的暴乱。(逐渐走向失败)

正在这样需要安抚人心的时候,王世充选择了暴力镇压,这一下子真的是让人民彻底寒心,最终李世民打入城墙之后,全城人民无一抵抗直接投降,这也就是导致了仁义之师败于李世民的情况,是失民心着失天下的最好代表了。

ACE 发表于 2022-12-17 21:13:08

窦建德之败原因有四。

夏军内部不和。别看窦建德有三十万大军,其实是收罗了各路起义队伍,又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整编,各自为战,互不统属,窦建德对这支队伍形不成绝对的控制力,属于军阀联盟性质。有利则纷纷聚合,有害则个个飞飙。当年有人跟窦建德建议,可以不跟李世民在虎牢关死磕,而是绕过虎牢关进入山西腹地,直捣李唐老巢太原,再联合突厥人直取长安,这叫围魏救赵,到时候李世民必须放弃洛阳回援长安,王世充再从背后追杀李世民,李唐王朝就完蛋了。

这个建议看上去很美,也很毒,但是窦建德否定了这个所谓上策。窦建德说,咱们带领的是一帮乌合之众,之所以能跟你来到洛阳城下,就是想赶紧打败李世民进洛阳城抢珠宝美人,而且李世民只有两千多人,指日可下,你却放弃李世民千里跋涉去鸟不拉屎的山西干仗,没等到了山西人就跑光了。

夏军战斗力不强。人多未必力量大,兵不在多在于精。战神李世民很清楚的认准了这一点,他说,夏军一直没打过硬仗,一切太过顺利,不知道天高地厚,将骄兵惰,这是兵家大忌。也就欺负欺负被李密打残了的宇文化及,真的碰上硬茬子,根本不够看。战斗过程也正如李世民所料,三十万大军被两千五百玄甲军一冲即溃,窦建德也被活捉了。

窦建德军事能力不如李世民。李世民被老人家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会打仗的人,比朱元璋还厉害,在跟窦建德干仗前,已经先后干掉了薛举,刘武周,王世充,宋金刚等枭雄,别看年纪小,但是已经有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统帅能力,反观窦建德的军事素养却差得远。在冷兵器时代,一支部队能不能取胜,统帅的指挥水平尤其重要。

窦建德失去了战机。春秋时期曹刿说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窦建德远道而来,兵强马壮,正需要一鼓作气拿下虎牢关杀进洛阳城,但是他却逗留两个多月之久,不打,不撤,优柔寡断,硬生生把战机失去了,士兵们的战斗意志也被瓦解殆尽。

终上所述,窦建德失败并非自己是什么仁义之师,而是战斗力不强。

a1533795393 发表于 2022-12-17 21:13:08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当时的农民起义军有很多。但是,比较大的两个集团就是窦建德和李渊和他儿子李世民的部队。而窦建德的部队又被称为是仁义之师。然而,最后就是这个仁义之师最后却败给了李世民的部队,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原因呢?

一方面,窦建德在其强盛的时候,却没有选择和当时比较弱小的李世民部队进行决战,而是和当时同样强盛的罗艺选择决战,故而大错特错。想当初,他先是围攻魏县,宇文化及不敌,逃至聊城,随之又追至聊城,活捉了宇文化及和他的二个儿子,抢得了传国玉玺,并在将杀害隋炀帝的宇文化及和他的二个儿子、宇文智及、杨士览、元武达、许弘仁、孟景等人斩首示众后,实力异常强悍,但是,此时,他却并没有选择去攻击比较弱小的李渊、李世民,而是派使者和他们缔结了一个友好条约。然后,选择同幽州的罗艺决战,结果失利。

另一方面,武德三年(620年),秦王李世民围攻王世充,王世充不敌,遂向窦建德求救,其实窦建德就不应该去救。但是,他却选择了去救,进而导致自己被活捉。想当初,他本来是暂时不想出兵,但是,却由于王世充的使者私下里用金银珠宝利诱各个将领,进而扰乱了他的正常部署,在不应该出兵的时候,选择了出兵,进而中了唐军的埋伏,战败被俘,士兵也四处逃散。

沐沐 发表于 2022-12-17 21:13:08

窦建德的仁义之师为什么败于李世民?窦建德为人慷慨仗义,和士兵同甘共苦,手下士兵都愿意为他出生入死。窦建德之所以败于李世民有两点原因。

其一窦建德听信谗言,妄杀了一文一武。文的是宋正。《旧唐书》记载:纳言宋正本好直谏,建德又听谗言杀之。是后人以为诫,无复进言者,由此政教益衰。

武是大将王伏宝,此人打仗非常勇猛,对窦建德也很忠诚,却被误杀。这一段在《旧唐书》中有清晰记载:其大将王伏宝多勇略,功冠等伦,群帅嫉之。或言其反,建德将杀之,伏宝曰:我无罪也,大王何听谗言,自斩左右手乎既杀之,后用兵多不利。这一文一武被冤杀,等于窦建德自断臂膀。为失败埋下伏笔。

其二,窦建德碰到了高手中的高手李世民。李世民无论从军事指挥能力上还是在个人武力值上都要胜出一筹。从军事指挥上,李世民高瞻远瞩,分析精辟透彻,入木三分。夏王窦建德虽兵败被杀,但因为他的仁义之名在民间广为流传,所以死后民间百姓为他修建了许多庙宇,直到现在河北的许多地方还有窦王庙的遗址。

ACE 发表于 2022-12-17 21:13:08

窦建德虽有很多优点,但他生性多疑,爱信谗言,以至难辨是非。其手下大将王伏宝随窦建德征战多年,勇冠三军,功绩在诸将之上,结果遭到诸将的忌妒,便说其谋反,窦建德不问清楚便将王伏宝杀死。王伏宝临死时说:“我无罪也,大王何听谗言,自斩左右手乎”(《旧唐书·窦建德列传》)?王伏宝死后,窦建德军很少能够取胜。其纳言宋正本好直谏,建德又听信谗言将其杀死。此后人人引以为诫,无人再进忠言,从此政教益衰。》)。《旧唐书·窦建德列传》指出窦建德的失败关键在于“愎谏”,这是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但以窦建德(刘黑闼)为首的河北义军、在山东河北广大地区坚持反隋和反唐斗争长达12年之久,是推翻隋炀帝暴政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出了光辉的贡献。窦建德虽因缺乏政治远见等原因犯了一些严重错误,但他仍不失为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

此外,窦建德在作战指挥上远逊于李世民。他劳师远征,却未能尽全力先攻占虎牢;同时未能正确判明唐军的作战意图,这就使自己无法制定正确的作战部署,而处处陷于被动;作战中又未能虚心采纳部下绕过虎牢、乘虚迂回北上威胁关中的合理建议,一味坚攻硬拼,不知灵活应变,这就使自己错过了避免失败的唯一良机;此外他未能沉着应付唐军的突袭,一遇变故即惊慌失措,事起仓促即意志崩溃,结果其兵败如山倒、束手就擒。当然,窦建德军上下未经历过真正的硬仗,将骄兵惰、士卒思乡等等这也是导致窦建德彻底失败的重要因素。

刘黑闼:败于魏征之计,军心不稳,唐军强盛,人民渴望和平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