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的名字是按五行相生的顺序排的如朱棣(木)生朱高煦(火),
朱高煦→朱瞻基(土)→朱祁镇(金)→朱见深(水)→朱佑樘(木)→朱厚照(火)→朱载垕(土)→朱翊钧(金)→朱常洛(水)→朱由校(木)
“四点水”只是我们现在的叫法,是现在的部首编排才另分出来的。而在古时,“灬”是归在“火”部的,比如照、煦(朱棣的儿子朱高煦)都是属“火”部的。在古代“灬”是由“火”演变而来。
因为朱高煦名字中的“煦”字,其底下的偏旁“灬”在古代是与“火”同音的。
朱高煦,明成祖朱棣次子,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
扩展资料
朱高煦自幼生性凶悍,洪武年间与秦、晋、燕、周四王世子一同被明太祖召往京城学习,但却不肯向学,而且言行轻佻,明太祖对他非常厌恶。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高煦被封为高阳郡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驾崩,建文帝继位,朱高煦与兄长朱高炽一同入朝。舅舅徐辉祖见他游手好闲,品行不端,便暗中告诫他。朱高煦非但不听,还盗走徐辉祖心爱的宝马,渡江返回北平(今北京)。归途之中,朱高煦经常杀死官民,还在涿州击杀驿丞,朝臣都因此指责燕王。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命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朱高煦随军出征,经常作为前锋。
建文二年(1400年),朱高煦参加白沟河之战,并率精骑冲阵,斩杀都督瞿能父子。后来,朱棣兵败东昌(今山东聊城),大将张玉战死。朱高煦率军赶至,击退南军,将朱棣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