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正文

“大礼议事件”和“争国本事件”哪个对明朝的伤害更大?

木乃伊 发表于 2023-01-19 20:15:38 浏览量: 大礼议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行者无疆 发表于 2023-01-19 20:15:38

其实,所谓的“大礼议事件”和“争国本事件”,虽然闹得是惊天动地,史书上对此也是不惜浓墨渲染,仿佛它们对大明朝的江山社稷有着深远影响。但其实呢,明朝官员之所以对此乐此不疲,不过是因为这牵扯到他们最直接利益,至于对国家和百姓,根本就没有任何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大礼议事件”,其核心就是嘉靖当皇帝后,想追封自己亲生老爸为太上皇,结果大臣们却想要嘉靖认老皇帝正德的生父为父亲,对此嘉靖自然不肯干,于是双方由此硬生生争执长达三年半之久,期间数百位官员受到牵连而被贬谪,最后在嘉靖取得胜利后,百官们更是集体痛哭哀嚎,仿佛大明将从此走上不归路似的。

那么,明朝官员为什么要这么奋不顾身要让嘉靖认正德皇帝的生父当父亲呢?按照他们的说法,这是在维护大明朝的礼法,避免大明朝的江山社稷因此动乱不安,更是为天下百姓树立好的形象。但其实呢,这背后不过是官员与皇帝之间的利益之争。

因为,从法理上,正德皇帝选择嘉靖继位,是让他做为自己这一脉,以保证自己一系的利益可以继续延续。但是,如果嘉靖认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就相当于背叛了这种基本的契约关系,这也意味着他要将老皇帝一系渐渐挤到边缘地位。

换句话说,如果嘉靖认了自己的亲生父亲,那正德老皇帝的父母、老婆、兄弟姐妹、大兄哥小舅子,自然就只能靠边站,而他们作为帝国第一家庭成员的地位,自然也要让给嘉靖皇帝的直系亲人。

但是,如果嘉靖不认自己的亲生父亲,那从法理上来说,老皇帝的亲人就依然是帝国第一家庭成员,而嘉靖自己的直系亲属,就只能排在他们后面。在嘉靖刚登基时,正德皇帝的亲人,在帝国内部,肯定拥有绝不可低估的影响力,而且当时朝堂上的大部分官员,都是正德皇帝留下来的政治班底,不少人甚至是走了正德皇帝亲人的门路,才爬上现如今的位置。

对于他们而言,嘉靖皇帝如果不认自己的亲生父母,那代表他属于是正德皇帝利益集团的延续,那现如今朝堂上站着的这些人,他们的既得利益就很容易全盘保存下来。

但是,如果嘉靖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整个帝国的利益分配,就需要重新来一遍洗牌。至少,老皇帝的亲人,就得渐渐靠边站。同时,曾经走老皇帝亲人上位的官员,也需要另改门路或者退位让贤,把位置让给嘉靖皇帝看好的官员。

事实上,正因为这件事牵连到官员们最核心的利益,所以他们才奋不顾身的和嘉靖争执,因为如果他们选择后退,就意味着他们将要慢慢被政治边缘化,他们手中的权力和地位也会被后来的官员所取代,这是他们不能接受的,毕竟他们爬到现如今的位置,哪个不是历经千辛万苦,凭什么说放弃就放弃?

但问题是,对于国家和百姓来说,是正德皇帝看好的人当官,还是嘉靖皇帝看好的人当官,又有多大区别呢?大明朝会难道因此就急转直下吗?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争国本事件”。按照官员们的说法,他们让朱常洛当太子,也是维护大明朝的礼法,是为避免大明江山落入有心人之手,从而危害大明的江上社稷和黎民百姓。但其实呢,这背后依然是官员的利益之争。

因为,如果郑贵妃的儿子福王当了太子,并继承皇位,那这与朝廷中的官员们有关系吗?自然是一点关系也没有。事实上,那就是自己母亲受宠的结果罢了。但是,如果朱常洛当上太子,并继承皇位呢?显然就是众多正义之士支持的结果。

因为,老皇帝不喜欢他,母亲也不受宠;却能竞争过郑贵妃的儿子,这就是因为许多正义之士在支持他。所以,朱常洛当了皇帝后,自然会感激这些人,重用这些人。这也就是,众多人积极支持朱常洛当太子、继承皇位的主要原因。

再者,福王的老妈郑贵妃是名门闺秀出身,所以郑贵妃的娘家人相对比较强势,在这种背景下,等到福王当时皇帝,那郑贵妃的父母、兄弟姐妹、大兄哥小舅子等自然都会活跃在朝堂上,从而将本属于官员们的权力瓜分走一大部分。

但是,朱常洛的母亲只是个卑微的宫女出身,没有强势的娘家人,所以他当皇帝,自然不会出现强大的外戚来分走官员们的权力。在这种背景下,不要说官员们,就是太后,自然也愿意支持朱常洛来当太子。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东林党在这个问题上窜下跳,无非是想借此机会捞政治资本罢了。

对于大明的百姓来说,是朱常洛当太子,还是福王当太子,有多大区别吗?对于大明朝而言,难道会因为福王当太子,大明朝就会突然变得兴盛?又或者会突然急转直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以说,东林党在保国本一事上,对于大明帝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

只是说,这件事对朱常洛、朱由校(天启皇帝)的却是意义巨大。因为朱常洛能当皇帝,甚至朱由校(天启)能当皇帝。主要就是因为东林党一直上窜下跳的支持他们。如果没有东林党上窜下跳,万历皇帝就有可能让福王继承皇位;那如果福王继位,朱常洛自然没有机会当皇帝,而朱由校自然更没有机会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