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自古都是世袭制,一般都是在皇帝在位的时候册立太子,这样也会稳定臣心,而万历皇帝就是不立太子,还对大臣态度很不好。
明朝之所以会发生“国本之争”,一是因为万历帝想把皇位传给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万历斗不过文官,一来因为明代文官团结,二来因为他们背后还有李太后的支持。
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主要采取“父死子继”的方式;选择嫡出的长子,做为太子。这就要求皇位继承人必须是皇后所出,并且是皇后的第一个儿子。另外,还应当遵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则。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因继位造成皇室内讧。
历朝历代,都把顺位继承制度看得十分重要。而在明朝本身,就曾因为皇位继承造成许多政治流血事件。明代第一任首辅解缙,主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被害。因此这种违背祖宗家法的事,不可以开先例。否则后代都来争来抢,国无宁日。
另外,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时候,赋予文官直言进谏的权力。对于天子继任者的确定,文官们一致认为事关“国本”,并非他朱翊均一家之事。神宗朱翊均宠信郑贵妃,想要把郑氏的儿子定为太子,不是因为这个儿子才德兼备,仅仅是出于偏心。
神宗的母亲李太后,也支持大臣们的做法。李氏是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她在神宗尚年幼之事,便全力支持首辅张居正的政治主张。张居正担任神宗老师,自已编修历史课本,教导神宗。神宗惧怕李氏,在张居正生前,一直称其“先生”,大气都不敢乱出。
1582年张居正去世之后,李氏仍然健在。李氏认为皇长子朱常洛的生母不得宠,但是他本身并无过失。让郑贵氏的儿子当太子,名不正,言不顺。
在李太后的坚持下,万历二十九年,神宗只有册封朱常洛为太子。
古代皇帝传位一般为世袭制,立太子不仅仅是因为让皇帝后继有人,更是让国民安心,知道这个国家是有人继承。但是万历皇帝久久不立太子,让朝臣不安,觉得国之根本在动摇。但万历皇帝并没有因此就立太子,相反,下令辞退朝臣,让整个朝廷更加动荡,分化更严重,最后,让宦官魏忠贤侵入权利中心,朝臣听从魏忠贤吩咐,权利不在皇帝手中,自然斗不过大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