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下个人的看法。
萨尔浒之战是明末针对东北后金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此战的胜负决定着双方的攻守之势。很不幸,明王朝在统帅杨镐的率领下失败了,明军自此失去了在东北方向的主动权,只能被动防守。
复盘战役,我们一直在说杨镐的分兵之策实属败笔,若能集中优势兵力,结果必然是另一个样子。可是真的是这样吗?不分兵的话,真的有优势吗?
在我个人看来,分兵不见得是劣势,不分兵也不一定有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首先,明王朝的后勤补给难以支撑
打仗首要打得是后勤补给,毕竟,人过去了他要吃饭补充体力。明王朝为了萨尔浒之战集结了全国精锐士兵,希望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十余万的军队调动所需要的后勤补给是一个天量的数字,更别说还要在东北进攻,更拉长了补给线。
在东北边疆支撑这么庞大的军队消耗、统一行动,明王朝支撑不起来。使用分兵之计可以减轻补给的压力,有利保持军队战斗力。
其次,分兵吸引后金参加会战,利于一战定乾坤
在完成调兵遣将之后,尚未发起进攻,统治中枢便发现已经没有足够的钱财支撑进攻了。面对,明王朝近乎崩溃的财政,明朝内阁一直催促前方将领速战速决,而战争能打起来的前提是后金有意愿参战。不然,他们远远跑开,找不到人,战役根本打不起来。
为此,必然让后金看到胜利的可能,才能一战。怎么办?分兵,将十余万军队分成几路。明王朝可以利用一路拖住后金军队,围歼对方,而后金面对一路明军有胜利的可能。如若不然,面对十余万军队,后金没有能力打得下来,必然是避战。
这样的话前期耗费全部打水漂,明军统帅回去必然会被查办。
最后,天气因素,分兵可能避免全军覆没
明王朝晚期,华夏恰逢小冰河时期,东北严寒更甚于现在。若大军一起行动,需要进军后金老巢,万一在途中出个意外,极易全军崩溃。要知道,溃兵还比羊都不如。明王朝为了此战,调集全国精锐,没有一个人能够负担的起全军覆没的责任。
因此,分兵之后,可以保证大家在不同路线前进,即使一路或几路出现意外,也可以保存下来一部分实力,避免出现全军崩溃的困境。想想土木堡之战,明军的失败在于军队崩溃,而不是战力不行。
若出现意外,能够保存下来军队实力的人,是战是退,都有选择余地,对朝廷也有了交代。退,则不必担心畏敌怯战的罪名,进,也必然有朝廷的命令,可以修整一下,养精蓄锐。
综上所述,是个人关于萨尔浒之战杨镐不分兵的一些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