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正文

“梃击案”是不是太子为铲除贵妃自导自演的一场苦肉计?

∝小情兽 发表于 2023-01-28 19:31:14 浏览量: 梃击案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We Are One 发表于 2023-01-28 19:31:14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一个名叫张差的男子,手持木棍,闯进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击伤守门太监,太子内侍韩本用闻讯赶到,在前殿逮捕张差。

经过御史刘廷元审讯,查明张差是蓟州井儿峪人,为逃避责任,张差故事语言颠三倒四,常提到“吃斋讨封”等语。

刑部提牢主王之寀认为事有蹊跷,觉得张差决不像疯癫之人,于是用饭菜引诱他:“实招与饭,不招当饿死。”张差始终不敢实说。

王之寀命众人回避亲自审问。张差于是交代实情。

一个月前,张差在济州遇上一个太监,太监说可以带他赚钱。于是张差随太监进京,见到另外一位老太监,老太监带他进入紫禁城,并交给他一根木棒,又请他喝酒。

然后,老太监带他到慈庆宫,并告诉他进宫之后见人即打,尤其见到穿黄袍者(是太子朱常洛),一定要把他打死。老太监言明,如打死穿黄袍者,重重有赏,如被人捉住,他会救张差。

根据张差的供言,查出指使张差行凶的两人分别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郑贵妃是万历帝的宠妃,爱屋及乌,万历帝也十分宠爱郑贵妃所生的儿子朱常洵。

这本是常事,但皇帝的偏爱却逐渐发展成为令朝廷上下不安的大问题,即所谓的“国本”之争。

按照传统,册立太子应遵循立长或立嫡的原则,而郑贵妃之子不是长子,按道理是不能被立为太子的。神宗没有嫡子,而恭妃王氏所生长子朱常洛又一直受冷遇。

万历皇帝一直拖延着,迟迟不册立太子,他还表示要把三个儿子同日封王,以示自己同等视之。

由于大臣们的一再催促,公元1601年,即万历二十九年十月,神宗才正式册立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则被封为福王。公元1615年,即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发生了“梃击案”,目标直指太子。

消息传开后,朝野内外开始议论纷纷,都怀疑郑贵妃想要谋杀太子,以便扶立福王。

事情发生后,太子和郑贵妃先后赶来见明神宗。太子朱常洛认为,张差背后一定有人主使。郑贵妃为了证明自己清白也赶来面见神宗,对天发誓,若做此事,甘受千刀万剐。

神宗看到太子与郑贵妃如此对立,只好说,现在群臣激愤,都认为是贵妃是主谋,让她自己去求太子饶恕。

朱常洛看到父亲生气,又听出话中有音,再闹下去对双方不利,于是只得将态度缓和,要求由张差一人承担便可结案,请速令法律部门办理,不能再株连其他人。

神宗听后,正合心意,他点头应允。于是,一场家务案,就这样在明神宗的导演下降下了帷幕。

后人重新研究此案时,都认为是郑贵妃主使了此事。可是,也有历史学家对此提出了异议,根据是,郑贵妃与太子双方已经明确对立的情况下,郑贵妃不可能鲁莽地做出这种事来。

这样会让大家明显地把矛头指向自己,而如果郑贵妃真想谋害太子的话,不会仅仅派一人持棍去闯防备森严的太子宫殿。

因而得出的结论是:太子为巩固自己的地位,自编自演了一出“苦肉计”,让人们将怀疑的视线投向郑贵妃,以便彻底将其铲除。只是因为皇帝的干预,太子才没有得逞。

不过,上面两种说法到底孰是孰非,还没定论,“梃击案”的真正缘由还需要史学家们进一步的研究。

行者无疆 发表于 2023-01-28 19:31:14

是的。太子为巩固自己的地位,自编自演了一出“苦肉计”,让人们将怀疑的视线投向郑贵妃,以便彻底将其铲除。

We Are One 发表于 2023-01-28 19:31:14

的确是有这种可能,毕竟贵妃的势力已经超过了太子,只有将贵妃除掉太子才能坐稳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