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正文

《永乐大典》的历史影响有哪些?

十年 发表于 2023-02-11 16:29:35 浏览量: 永乐大典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燕朝北飞 发表于 2023-02-11 16:29:35

《永乐大典》的最大贡献在于保存了我国明初以前各种学科的大量文献资料。在这方面,清代一些学者对《永乐大典》所作辑佚工作是有一定成绩的。

乾隆年间开《四库全书》馆时,安徽学政朱筠奏请“校《永乐大典》,择其中人不常见之书辑之”,得到清高宗的批准,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设立了《四库全书》馆“校勘《永乐大典》散篇办事处”,先后参加者共三十九人,其中有著名学者戴震、邵晋涵、周永年等。

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共辑出书籍:经部六十六种,史部四十一种,子部一百零三种,集部一百七十五种,总计三百八十五种,四千九百四十六卷。

其中重要的文献如西晋杜预的《春秋释例》、唐林宝的《元和姓纂》、北宋薛居正的《旧五代史》、南宋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代医学名著《苏沈良方》、《博济方》、《伤寒微旨》等都是亡佚已久的秘籍,全赖《永乐大典》才得保存下来。

扩展资料:

江西发现一册永乐大典

近日,江西九江喜欢收藏文物的翟晶晶女士,收藏了一册《永乐大典》。前不久,她通过朋友的介绍,在瑞昌市乐园乡一名70多岁的农妇手中收购这本《永乐大典》。

据翟晶晶女士介绍,她从小就喜欢历史,喜欢收藏,包括邮票、瓷器、紫砂、古书等,还收购了不少明清时期的钱币。成年后,她曾经在新加坡从事劳务,发现市场上有许多回流瓷器,只要一发工资,立即就收购几件瓷器。回国后,她一直在九江火车站前广场的古玩市场从事古玩生意。

《永乐大典》编纂不易,书成之后更是命途多舛。永乐六年(即1408)冬,《永乐大典》完成抄写,是为正本,藏于南京文渊阁。永乐十九年(即1421),《永乐大典》正本随文渊阁图书一起被运到北京。

在正统十四年(1449),南京宫内大火,《永乐大典》所据原稿付之一炬。永乐年间写录的《永乐大典》正本早已杳无踪迹,副本也在兵燹火厄中陆续散失,全球仅存400余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乐大典

咸咸咸咸鱼就是了 发表于 2023-02-11 16:29:35

《永乐大典》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十九日开始纂修,永乐二年(1404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成书,当时赐名《文献大成》;因明成祖朱棣不满意,扩大重修,于永乐六年(1408年)全书告成,正式定名为《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在类书编纂史上,它把古类书的编纂形式发展成为具有完整性的百科全书的形式;其次,它内容特别丰富,构成15世纪初年的一个大藏书库,成为后来辑佚工作的资料渊海。

特别是其中所收的一些农业、手工业、科技、医学书籍和古典文学书籍的资料,不是封建时代一般类书所具有的。由于部头过大,卷帙过多,《永乐大典》始终未能刻版,到了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宫内奉天门、三殿、午门失火,经抢救,《永乐大典》幸免于难。

于是明世宗恐孤本再遭意外,命徐阶、高拱监督儒生109人摹写副本一部,这一工作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开始,到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完成。从此,《永乐大典》正本、副本分藏于宫廷内的大图书馆文渊阁和紫禁城外的皇史岁。

明亡时,文渊阁被焚,正本可能毁于此时,副本传到清代。清代,《永乐大典》不受清廷重视,亡佚甚多,清末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两次侵人北京,《永乐大典》除被烧毁一部分外,又被肆意糟蹋,甚至被侵略者用来做砂囊、马槽,或用以垫道令炮车通过,所余无几,又几乎全部被侵略者盗运回国。

至此,《永乐大典》仅剩64册。后经多方搜求,现在国家图书馆馆藏160册,台北“中央图书馆”馆藏60册。据统计,中外现存《永乐大典》共797卷,约合原数22937卷的3。

4%多。《永乐大典》的命运,折射出国家的兴衰对于文化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