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号:成
年号:仲家
其实袁术只是僭号,并没正式称帝,也没公开宣示(“露布天下”),所以没有称帝建国,你说“国号”就有点牵强。
一般认为,袁术国号为“仲”。
建安三年即公元196年春,“淮南王”袁术僭号欲称尊。僭号仅三年,后败亡。他死后留下了一个疑问,当年僭号时,他的国号是什么呢?历史上一直有很多种说法,就连仲这个字的解法也有多种。
首先我们搞清楚一个小问题——袁术只是僭号,并没正式称帝,也没露布天下。
曹操《述志令》:“又袁术僣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
《三国志》:用河内张炯之符命,遂僣号【典略曰:术以袁姓出陈,陈,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又见谶文云:“代汉者,当涂高也。”自以名字当之,乃建号称仲氏。】
《后汉书》:建安二年,因河内张炯符命,遂果僣号,自称“仲家”。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
以下我们把多种说法列上,加以分析。
1:成
玩过光荣三国志系列的朋友,第一反应称之为“成”。但游戏是游戏,就象演义和历史的区别。日本人虽然做事也很严谨,但对中华文化还是缺乏了解。曾经有以“成”为国号者,但是并非袁术,而是公孙述;而公孙述国号成的意思,是因为他建国于成都。成就是成都。这个张冠李戴的做法,大概是因为日本的游戏策划实在想不到其他的。
2:陈
淮南靠近陈古国,有可能是以“陈”为国号(历史上在靠近淮南地如:春秋时期的陈国。而且袁术自称袁氏出于陈。
3:仲
根据三国志本传,自以名字当之,乃建号称仲氏。推以袁术的国号为“仲”,这也是值得斟酌的。百度百科也这么解释。但仲氏仲家,是袁术自称。
仲之一解:根据古义:“仲”有排行第二的意思。袁术自称“仲帝”,并非因为其国号为“仲”,而是他想说明,他是除汉献帝刘协以外的第二个皇帝。我支持这个想法。其次,以仲为国号大不妥,每个开国君主,都想一统天下的,要取就会取一个尊贵的字号。
例如,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称“季汉”,并非因为他的国号为“季”。而是因为刘备建立的蜀政权,是继西汉、东汉后第三个刘氏汉统政权,“季”是排行老三的意思。
仲之二解:三国志集解中,有一说仲通假为冲。此说更有点奇怪。难以解释问题。
仲之三解:国号一般与地名有关的。袁术称仲,那是因为他以南阳起家,南阳本是古樊国之地,樊侯为仲山甫。按发迹地以命名国号,也说得通。
建安二年,因河内张炯符命,遂果僣号,自称"仲家"。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后汉书·袁术传》)
建武元年四月,遂自立为天子,号成家。色尚白。(《后汉书·公孙述传》)
术以袁姓出陈,陈,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又见谶文云:“代汉者,当涂高也。”自以名字当之,乃建号称仲氏。(《典略》)
数移书中国,冀以感动觽心。帝患之,乃与述书曰:“图谶言‘公孙’,即宣帝也。代汉者当涂高,君岂高之身邪?(《后汉书·公孙述传》)
从上面就可以看出,仲家和公孙述的成家是国号,也相当于汉朝常称呼自己“汉家”一样。
而国号和帝号是两码事,“将归帝号於绍,欲至青州从袁谭”也并无矛盾,因为在袁术脑袋里,他还是仲家天子,他去袁绍那是属于禅让天子位。所以称“归”。
综上所述,袁术国号为“仲”更准确。
另外,楼主说到“国号”,我多说一句:
——袁术确实称了帝,但到底有没有建国?其实不好说。
有人要说了,废话,都称帝了还没建国?
称帝只是取个名号,而建国则须建立政权;有这样一个政权,然后才有国号、年号。
上面引过曹操的《述志令》(《让县自明本志令》、《十二月己亥令》):“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从这里看出,袁术只是“僭号”,并没有“即帝位”。僭的是什么号?帝号。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说法,僭号的意思是“冒用帝王的尊号”。所以无论《后汉书》里的“仲家”还是《三国志》注里的“仲氏”,都只是帝王的尊号而已。
还有个明显的例子。后来的孙权,在即帝位之前,大家都管他叫“至尊”,这也是僭号的表现。先僭号,再即帝位。所谓僭号,不过是过过嘴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