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帽”的来源:语出《北史独孤信传》,“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译意:主要是说独孤信长得乱帅一把的,也因为他实在帅得够呛,所以常有人以他为模仿的对象.某天,他出城打猎,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他得赶在宵禁之前奔回家.他马骑太快了,差点摔下来变成肉饼.在这手忙脚乱的狼狈之际,他哪还有空理被风吹得歪七扭八的帽子.不明就里的人看了他这副德行,大感惊艳,觉得他看起来简直酷毙了.(所以说,只要人长得帅,就连挖鼻孔、掏耳朵也会很好看.真没天理!)第二天起,满街都是模仿独孤信侧帽而行的男人。
《北史》中曾讲到这样一个故事。隋文帝的岳父独孤信有一次出城打猎,大概玩的太尽兴了,不知不觉过了时间,眼看着城门马上要关闭了,他才着急忙慌的策马狂奔,迎面而来的风将他的帽子吹歪了,他本是很讲究仪表的,这时候也顾不得了,再进不去,晚上就得露宿街头了。没想到歪打正着的,被人看见他这么歪着戴帽,脸长得好么,即使这么衣冠不整的,也别有一番风味,于是第二天城里的男子都开始竞相模仿这种戴帽方式,开启了当年的潮流走向。这要放在现代,绝逼的时尚达人啊,实力碾压一众小明星。
但是一个男人徒有其表,恐怕不是一件值得称颂的事情,何况生逢这样一个乱世,对野心勃勃的人来说,这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时势造英雄,天赐的良机去建功立业。
生于鲜卑族,有着匈奴血统的独孤信,当然不是一个只有脸能看的人。他精于骑射,因此投奔当时的葛荣部下,希望能闯出一片天下,无奈葛荣此人,不堪大任,他的兵力远远优于当时的对手——尔朱荣,却犯了兵家大忌骄傲轻敌,最终被尔朱荣以少胜多,斩于马下。
独孤信随之改投尔朱荣麾下,尔朱荣却又比较野蛮残暴,扶植元子攸即后来的北魏孝文帝作为傀儡,随后发动河阴之变,屠杀北魏王官贵族达两千多人,从而牢牢掌握了政权。
此后比较戏剧化的是,尔朱荣却是死在孝文帝这个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影子皇帝的手上,不得不说这和他之前令人震惊的凶残不无关系。高欢在尔朱荣在世时一直备受信任,他本人也有几分才干,和泼天的野心。尔朱荣之死让他有了可趁之机,他趁机收编尔朱荣的军队,也接手了北魏的实际掌控权。
独孤信原是指望效忠帝王,成就一番事业,可是兜兜转转都是这些权臣在尔虞我诈,几经易主,都不是好的归宿。这恐怕也是后来他那么干脆的抛妻弃子,毅然跟随孝武帝西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孝武帝不愿受控于高欢,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屯兵十万于河桥对峙高欢,兵败后西逃投奔宇文泰。独孤信与宇文泰幼年相识,可以算得上是竹马竹马感情甚好,因此得知孝文帝西行后,立即快马加鞭追赶,把孝文帝感动得不行,当场加官进爵。
自此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独孤信到西魏稳定下来后便得到了重用,被派去荆州击退东魏军队并安抚民众,他一击得胜,但很快东魏军队又卷土重来,这次双方兵力悬殊,援军又迟迟未到,权衡之下,他只得避祸到南梁,南梁皇帝萧衍素来听说他的威名,因而对他很是热情,他定居于此三年,但始终思念故土,反复上书想要返回西魏,萧衍一再挽留,三年后他还是毅然踏上了归程。他自觉自己在南梁长久的滞留,愧对国家,请求皇帝责罚,没想到魏文帝不仅原谅了他还给他加官进爵。(此时宇文泰早已将孝武帝毒杀,成为了真正的掌权者,不知面对昔日的这位好友,他又是作何感想,当初心心念念的对帝王的忠,对好友的义,让他夹在两者之间,处境微妙而尴尬)
暂且放下这些纠结,他在战场上是奋勇杀敌的将军,在官场又是一心为民的好官,铁面无私,据实查办,绝不徇私枉法,因此颇得民众的爱戴,将其辖区内的事物打理的井井有条,人人称颂。
他这大半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也算的上是比较顺遂的了,屡次易主,终得到重用,然而临到知天命的年纪却犯了个大错,被逼迫得家中自尽,令人扼腕。
宇文泰死后,其侄子宇文护仗着小皇帝年幼,独揽大权,蛮横跋扈,引起朝中权贵的不满。他和当时的另一位大柱国赵贵谋划着刺杀宇文护,商量的好好的,等到要动手却又临时反悔,被宇文护察觉,招致大祸。这种事情,要么放手一搏,要么就老老实实的俯首称臣,偏偏他不甘心,却又不甘心的不彻底,优柔寡断的之下,以这种方式结束了跌宕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