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一个中国历史上耳熟能详的名字,是中国头号民族英雄的代表。在历史课上学到他之前,他的事迹早就如雷贯耳流芳百世了。不过同冉闵相比,它们的目标倒也差不多:“激厉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喋血虏廷,尽屠夷种。”1130年,岳飞在宜兴(今无锡地区)打了一场胜仗,他得意忘形趾高气扬忘乎所以,旋跑到五岳祠在人家的墙上信手涂鸦,也就是上面这句“大话”。从字面上看,岳元帅的“尽屠夷种”与冉闵的“尽诛胡族”没什么区别,然而在岳飞说出来,就成了振兴中华,不屈不扰的民族精神了。
岳飞何以能成为头号英雄?当然是因为抗金,抵抗外族入侵才有资格成为民族英雄。但是能成为“头号”那就不是因为抗金了,与岳飞同时代的抗金将领如韩世忠只能作为岳飞故事的配角。岳飞可以说是国家栋梁,但绝不是中流砥柱,他死后南宋活得时间挺长。要说中流砥柱,袁崇焕算一个,他也是象岳飞一样被朝廷屈死的,但是绝对不如岳飞的历史地位,这又是为什么?
岳飞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历史地位,首先是因为他的抗金事业没完成。他的抗金事业完不成是因为它的悲剧性死亡,他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死于奸臣之手。而且是在他的抗金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死的,这一点与袁崇焕不同。袁崇焕虽然是旷世奇才、中流砥柱,但历史环境注定了他砥不住大明将倾,他活着延缓了大厦倾覆,他的死不过让最后结局加速到来。而岳飞死时的抗金形势非常好,使人不由得的联想如果岳飞不死,光复我中华会如何如何。另一个原因是岳飞的文采很好,这个韩世忠比不了。岳飞留下了很多激奋人心、振奋精神的作品,这在历史上就占了便宜了。历史就是记载,做得再多也得有人给转换成史书记录下来才能留下历史功绩,只做不说那没用的。而岳飞死后的几百年来,中华民族屡遭夷祸,使得后人越发地期盼能有一位救世英雄,而岳飞作品中的“还我河山”正是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而岳飞的悲剧性中断又给了后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如果岳飞真的象冉闵那样做成了“尽屠夷种”,那么这种想象空间就没有了,这个历史作用就已经确定了的,没有扩大的空间了。岳飞没做成,而且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失败,至少在他死的时候看不出军事失败的迹象。这引发了后人的悲情主义,而且岳飞所处的历史时代确是中华文明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我们民族的悲情投射到了岳飞的悲剧上,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与岳飞作品中的思想基本重合,岳飞成为承载我们民族悲剧的象征和光复中华的一种精神寄托。
由此可见,岳飞流芳百世是因为他的工作没做成。如果岳飞的工作做成了,而后华夏再遭夷祸,人们也不会再把岳飞代表救世主。如果岳飞彻底消除了夷祸人们更加不会想念岳飞,说不定就象冉闵那样遗臭万年了。
左帅王震成为民族英雄越发地被推崇,也是同样道理。如果他们当初将一切解决干净,也许就做不成民族英雄而遗臭万年了。因为我们不会知道他们所消灭的是些什么人,只知道是人,具体是怎么样的人没人知道,也不知道留下后患的后果。而现实上他们平定了当时的骚乱,是成功的。但是却留了后患,这个伤口不时的感染作痛,使人越发地想念医生,希望神医再世割除毒瘤。所以英雄是不完美的,做得太完美反倒不是英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