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正文

袁崇焕为什么争议这么大?

深海鱼 发表于 2023-07-14 02:21:54 浏览量: 袁崇焕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希希老师 发表于 2023-07-14 02:21:54

袁崇焕是明朝时期的一个重要将领和政治家,他在历史上的争议之所以如此之大,主要是因为他在抵御清军入侵和巩固明朝统治方面的政策和手段备受争议。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争议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放火焚城"事件:

在明朝末期,清军频繁进犯边境,并在1600年攻入了大同。袁崇焕接任陕西巡抚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最具争议的就是在1606年的"放火焚城"事件。当时,袁崇焕在山西省的平遥城焚毁了城外的房屋,以防止清军进入城中。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因为袁崇焕的行为被认为是牺牲平民利益以保全自己的地位和功名。

2、维持边疆和贪污问题:

袁崇焕在明朝后期的边境防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他也因此而涉及到一些贪污和受贿的问题。他通过收取盐税和赋税来筹集军费,但也因此引起了民间的不满和反抗。此外,他还借口边境战争需要,强迫军民进行劳役和勒索民脂民膏,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3、对待基层官员和百姓的态度:

袁崇焕在担任官员期间,经常表现出高傲自大、轻视下属的态度。他常常不听取下属的意见,擅自做出决策,这不仅影响了地方治理效率,还导致了大量冤假错案。此外,他还对待普通百姓的态度冷淡,缺乏同情心和关爱。

4、历史评价的不断变化:

袁崇焕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处于争议之中。在明朝时期,他曾被封为"光禄大夫"和"镇远将军",被誉为抗击清军的英雄。但是,在清朝时期,袁崇焕被视为投降派和贪官,被严厉批判和谴责。而在现代,一些历史学家对袁崇焕进行了重新评价,认为他的防御措施虽然有些极端,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同时,他在军事指挥和地方治理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他曾经提出的"屯田养兵"政策,有效地加强了边境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

我看完电影《赤壁》之后,从我个人角度而言,认为其争议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评价的分歧:

袁崇焕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存在分歧。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他的贪污腐败和军事失误严重削弱了明朝的军力和统治能力,因此对他的评价持批评态度。

但也有一些人认为他在抗击清军入侵的战争中表现出色,是明朝末年少有的能力强、能坚持抗争的将领之一,因此对他的评价比较积极。

2、影视形象的扭曲:

影视作品通常为了增加观赏性和戏剧冲突,可能会夸大袁崇焕的缺点,或者在历史上的事件上加以虚构,从而导致袁崇焕形象的扭曲。

例如,在电影《赤壁》中,袁崇焕的形象被描绘成一个权力欲望极强、极端残暴的角色,与历史上的袁崇焕形象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引发了观众对于历史真相的质疑。

3、个人价值观的分歧:

观众对于袁崇焕的争议还可能与个人的价值观有关。有些人可能更关注袁崇焕对于明朝末年战争的贡献,认为他的英勇表现值得称赞,而有些人则更关注他的腐败和失误,认为他在关键时刻没有为国家民族利益考虑,而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

因此,我认为电影《赤壁》的确在袁崇焕形象的塑造上存在一些扭曲,将袁崇焕描绘成一个残暴、狡诈、欲望强烈的人物形象。

这种形象在电影中被表现得非常夸张,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事实上,袁崇焕作为一位历史人物,他的形象和性格是非常复杂的,不应该简单地用黑白分明的方式来呈现。

因此,对于袁崇焕这一历史人物,评价之争一直没有停止。总的来说,袁崇焕之所以争议如此之大,主要是因为他在明朝末期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中表现出的一些问题和缺点,如贪污、强征劳役、不顾民生等行为,这些行为使得他的形象被扭曲和贬低。

不过,袁崇焕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他的防御措施和屯田政策等也为明朝边境地区的安宁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在评价袁崇焕时需要全面看待他的历史贡献和问题,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客观评价。

∝小情兽 发表于 2023-07-14 02:21:54

袁崇焕的争议点无非是到底死的冤不冤,公元1629年,大明帝国充满了一种不安的氛围。小而言之,即将出现二名重要将帅的内耗而导致悲惨局面,大而言之,明朝正式走向风雨飘摇的历史暴风雨中,而崇祯更是独木难支,一切都出现了万劫不复的苗头。那么,作为崇祯倚重的袁崇焕为何在当上总督第一个就拿苦守辽东的毛文龙开刀呢?他们有没有昔日的仇恨?袁崇焕诛杀毛文龙的十多条大罪能否成立?这将是本文阐述的重点。袁崇焕给崇祯开出五年平复辽东的空头支票,最终自己解释竟然是跟崇祯“开玩笑”崇祯继位后,强烈希望立即扭转辽东战局,火速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显然将辽东事务全权交给他,并在七月专门接见袁崇焕详彼此交换了辽东整体战略的意见。崇祯对袁崇焕说:“女真跳梁,已有十年,封疆沦陷,辽民涂炭。卿万里赴召,忠勇可嘉,所有平辽方略,可具实奏来!”袁崇焕对答说:“臣受皇上知遇之恩,召臣于万里之外,倘皇上能给臣便宜行事之权,五年而辽东外患可平,整个辽东可收复。”崇祯听完相当兴奋地地说:“五年收复整个辽东,朕不会吝啬一个封侯之赏,望卿努力。”内阁辅臣们听了“五年全辽可复”后无不对袁崇焕交口称赞说:崇焕肝胆识力实在不凡,真是一位奇男子!(《明史纪事本末》)兵科给事许誉卿并不相信,特意询问袁崇焕,袁崇焕说:“聊慰上意”,我没事就是逗皇上开心而已,惊得许伸出了舌头。此时的袁弘换志得意满,竟然将如此重大军务以开玩笑跟崇祯许诺,为自己的遭遇埋下了伏笔。这次他把一切的本金都押注在了袁崇焕的身上,而他此前刚刚也在与苦守皮岛的毛文龙保持着联系。一天,崇祯收到了来自辽东皮岛总兵毛文龙的紧急奏折。毛文龙在折子中大吐苦水说:“臣势处孤立,动遭掣肘,功未见其尺寸,怨已深于寻丈,而皇上知之否?”显然毛文龙是对朝廷大臣对其打压和限制进行了强烈抗诉。崇祯对毛文龙的上疏深表同情,勉励他说:“毛文龙本以义勇简任东江,数年苦心,朕所洞鉴,人言何足置辩。”然而对于如何具体支持毛文龙,这位新皇帝显然还没有具体措施,本质上来讲他丝毫没有预见到毛文龙对于帝国战略的重要。

按理有崇祯的表态,毛文龙情况应该好转,可是没想到,在袁崇焕出任辽东总督后,将毛文龙彻底送上了死路。袁崇焕对于毛文龙的态度来源于大明官僚的态度,因此在离开京师之际就对送行的官员们说:“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除之。”显然是袁崇焕对毛文龙带着极大的火气,在突然来到的权力助长下,先除去毛文龙,以此全部控制整个辽东战局的指挥权其实毛文龙的崛起并不比袁崇焕晚。早在天启元年,16岁的皇帝朱由校收到了史官董其昌的一份奏折,向新皇帝介绍一位叫毛文龙人。赞扬他“持孤剑穿贼中”,“使今有三文龙,奴可掳,辽可复”,希望新皇帝能够对其进行重用。毛文龙,青年时落拓磊落,穷困潦倒。后来他的舅舅向辽东巡抚王化贞举荐,认为外甥是“奇才也,慷慨多大略,且究心时事久矣,试与之一旅,必能为国效力,成功名。王化贞念老友相托,特提拔毛文龙出任都司职位,毛文龙激动地流出眼泪磕头,以至折断了身上的革带,发誓说:“所不矢死以报国者,有如此带。”毛文龙此后战功逐渐卓著。因此在天启登基的第二年升任为总兵,驻守皮岛。由于不断屡建奇功,朝廷舆论称赞他“浑身是胆,满腹皆兵”,“好大将才也”。于是从总兵升任左都督、平辽将军。兵部官员评价他“毛文龙灭奴不足,牵奴则有余。”这个牵制对于大明来说,无疑是相当重要的战略。显然崇祯对毛文龙还没有具体措施,本质上来讲他丝毫没有预见到毛文龙对于帝国战略的重要。毛文龙只得继续上疏辩解:“臣一届末弁,孤处天涯,曲直生死惟命是从,岂敢挠挠取憎?实在是文臣误我”。最后毛文龙已经对自己的命运有所预见,对崇祯悲痛地说:“诸臣独计除臣,不计除奴,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毛文龙一语击中大明内部沉疴,然而与强大的命运相比,任何先见之明都显得苍白无力。袁崇焕赴任后,先是忙于平定宁远兵变等事务,不久才腾出手来对付毛文龙。袁崇焕对于毛文龙的态度十分强硬,在出任总督后将处理毛文龙当作新官的第一把火。在对送行的官员们表示对毛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除之。”显然是袁崇焕对毛文龙带着极大的火气,在突然来到的权力助长下,先除去毛文龙,以此全部控制整个辽东战局的指挥。

We Are One 发表于 2023-07-14 02:21:54

袁承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争议事件。具体争议都是在军事和政治上面。

其实总的来说不外乎就是争议下面几点:

1.袁崇焕是否是民族英雄: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他在抗击后金侵略时,曾经率领明朝军队取得过一系列胜利,如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因为他的功绩,袁崇焕被认为是明朝的忠臣和民族英雄。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袁崇焕曾经与后金进行议和,主张通敌卖国,不是民族英雄。

对于这个问题,历史学家们仍然存在争议。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袁崇焕当时与后金进行议和,是为了争取时间,整顿军队,准备更好的抵抗后金的侵略。而另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袁崇焕与后金议和,是出于个人私利,主张通敌卖国。

2.袁崇焕是否背叛明朝:

袁崇焕在任辽东巡抚期间,曾经与后金进行议和,并主张通敌卖国。一些人认为,这是袁崇焕背叛明朝的行为,他应该为明朝的灭亡负主要责任。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袁崇焕当时的做法是为了保护明朝的利益,并不是背叛明朝。

对于这个问题,历史学家们仍然存在争议。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袁崇焕当时与后金进行议和,是为了争取时间,整顿军队,准备更好的抵抗后金的侵略。而另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袁崇焕与后金议和,是出于个人私利,主张通敌卖国。

3.袁崇焕是否该杀毛文龙:

袁崇焕在任辽东巡抚期间,曾经下令斩杀了毛文龙。一些人认为,毛文龙是明朝的名将,袁崇焕无权将其斩杀,这是滥用职权的行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毛文龙在当时已经失去了对明朝的影响力,袁崇焕斩杀毛文龙是为了整顿军队,并不是滥用职权。

对于这个问题,历史学家们仍然存在争议。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袁崇焕当时斩杀毛文龙,是出于个人恩怨,滥用职权。而另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袁崇焕当时斩杀毛文龙,是为了整顿军队,提高战斗力,保卫国家安全。

总之,这三件事到现在史学家也没有具体的说法和证明,那你说争议大不是很正常。

既然史学家没有说法,那下面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袁承焕在明朝末期率领军队抵御外族入侵,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胜利,为保卫国家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政治上的改革,不仅赢得了当时人们的赞誉,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我认为他在明朝末期担任辽东巡抚期间,曾经与后金进行议和,但这并不是出于个人私利,而是为了争取时间,整顿军队,准备更好的抵抗后金的侵略。袁承焕对明朝的忠诚和为明朝利益考虑的行为,得到了历史的证明,他不是背叛明朝的叛徒。

最后,他在任辽东巡抚期间,下令斩杀了毛文龙。虽然毛文龙是明朝的名将,但他当时已经失去了对明朝的影响力,而且毛文龙的军队存在很多问题,这影响了明朝的战局。袁承焕斩杀毛文龙,是为了整顿军队,提高战斗力,保卫国家安全。尽管这个做法看起来有些残酷,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种行为是合理的。

我的看法就是这样,不知道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