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正文

渤海国是如何建立的?

‰讓愛隨風№ 发表于 2023-12-20 22:22:44 浏览量: 渤海国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ACE 发表于 2023-12-20 22:22:44

渤海国是我国唐代由靺鞨族的一支一粟末靺鞨建立起来的。靺鞨在秦以前名肃慎,汉代称为挹娄。南北朝时叫勿吉,分为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白山、黑水七部。至隋改为靺鞨,唐初分为数十部,其中以黑水部最为强大,分布在今黑龙江中下游至松花江流域及其以东的广大地区。本臣服于中原王朝。隋末唐初,中原大乱,靺鞨诸部或附于突厥,或附于高丽。

粟末靺鞨本居粟末水(今松花江上游)流域,公元七世纪中期,唐灭高丽,迁居于营州(今辽宁朝阳)。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首领李尽忠反叛,攻陷营州城,乞四比明众东奔,阻奥娄河(今牡丹江)自固,在其上游筑城居住,故址即今吉林省敦化西南敖东城。武则天以其不服朝命。迎战,大败官军。骁勇善战,鞨人及高丽遗民等纷纷归附,势力日益强大。他不断开拓疆土,扩地至二千里,户十余万,军队数万人,于是自称辰国王,附于突厥。公元705年,唐中宗即位,派官员招谕即表示臣服,遣其子门艺到长安为质。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唐玄宗遣大臣册封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其地为忽汗州,加授为忽汗州都督。自此去之号,专称“渤海”。因此,忽汗州都督府又称为渤海都督府”。

渤海国居民以靺鞨人为主,其他则为扶余、沃沮、高丽沙貊等族人。靺鞨人原来经济文化很落后,他们以射猎和饲养猪、羊、马为生,只有少量的原始农业“夏则出随水草冬则入处穴中。”自建立渤海国之后,由于大力向汉族学习经济、文化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据唐代的文献记载,渤海人已经定居,并且有了城市和村落。不仅狩猎、畜牧业、渔业和农业有很大的发展,而且出现了手工业和精美的手工业品。当时渤海境内最名贵的物产,有“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栅城之豉,扶余之鹿,鄚颉之豕,率宾之马,显州之布,沃州之绵,龙州之䌷,位城之铁,卢城之稻,湄沱湖之鲫等。(《新唐书·渤海传》)。

渤海国同唐朝有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渤海通往长安的水路有鸭渌、登州道,陆路有长岭、营州道。渤海人经常由这两条道路到内地来进行贸易和学习。他们以其名马、羊、皮革、药材、金、银、铜、细布、䌷、鸟、鱼类等,换回帛锦、粟和金、银器皿等。唐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渤海卖给淄州、青州的“渤海名马,岁岁不绝。”渤海王多次派学生到唐长安太学学习。渤海的官制,如国王之下设置的三省(宣诏省、中台省、政堂省)六部(智、礼、信、支司戌、计水部)等机构,都是仿效唐朝。军事编制上也是仿照内地的府兵制,设立八卫(左、右猛贲,熊卫,黑卫,南左、右卫,北左、右卫),每卫各置大将军、将军一人统帅。

渤海地区通用汉字,使用的历法是唐朝制定的长庆宣明历,渤海地方音乐也是参照中原音乐加以改进的。渤海的官员及贵族子弟很多都能用汉文作诗,其中杨泰师的《夜听衣诗》和王孝廉的《对月思乡诗》,和李白、杜甫的同类诗有着相同的韵律和意境。公元834年秋,瀛州司马张建章奉命前往渤海,受到渤海国王大彝震的隆重接待,由于一再挽留,第二年才回长安复命。

他在上京期间广为交结,同渤海上层人士酬答的诗稿和来往的书信,竟装满了他的行囊,可见渤海通汉文化的人数之多。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在《送渤海王子归国》诗中写道:“疆理虽重海,诗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我们两地虽然远隔重海,但在文化上却是一家。你带着盛大的功勋回到故乡去了,美妙的诗文仍然留在中原地区。)这不仅是一首对渤海王子文化素养的赞美诗,而且也是说明渤海与内地文化一致和亲密关系的生动写照。当唐朝衰亡之际,渤海国也走向没落。至公元925年为契丹所灭。自高王创建渤海政权起,至末王大诬馔时灭亡时止共传十五世,历时二百二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