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铢钱
中国古铜币。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罢半两钱,行五铢钱”(《汉书·武帝纪》)。钱形圆,有方孔,正面和背面都有外郭,外郭同文字一样高低,可保钱文不受磨损,钱重五铢(约3.33克),铸有篆字“五铢”二字。汉初允许私铸,“钱益多而轻”,币制混乱。武帝元鼎四年(前113)采用桑弘羊建议,铸币权收归中央,令郡国销毁旧钱,由上林苑的钟官、辨铜令、技巧令(一说为均输)三官统一督造,故又称上林钱、三官钱。五铢钱轻重适宜,量足成色好,利于流通和长久使用。此后至隋700多年间,各代均有铸造,但形状大小不尽相同。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废五铢,改铸开元通宝,但五铢钱继续在民间流通。
汉代五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