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正文

《勾践灭吴》中大夫文种对越王勾践说的话有那两层意思?

chenglv 发表于 2024-05-01 00:17:30 浏览量: 文种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讓愛隨風№ 发表于 2024-05-01 00:17:30

1、一是做事要未雨绸缪,要有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

二是指责勾践,不早早寻求谋士,现在已来不及。

2、《勾践灭吴》概述:

《勾践灭吴》记述的是春秋末期吴越争战的著名历史事件。越王勾践在与吴王夫差的战争中被击败后,以各种屈辱的条件向吴国求和。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忠告,却听信了被越国贿赂的太宰豁的谗言,准许了越国的求和,使勾践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经过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准备之后,率领军队进攻吴国,吴国因此而亡。

3、故事出处:《国语•越语》

4、《国语》简介:

《国语》的作者,旧说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其根据是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过:“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后人据此认为《国语》和《左传》同出左丘明之手。然而《国语》所记内容又多与《左传》重复、抵触,因此“两书同出一人之手”的说法难以令人信服。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把各国的史料汇编而成。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全书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分国编次,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公元前990年-公元前453年)前后共五百余年的史事,反映了从两周到春秋时期广诸侯各国的交往、争战等情况。

全书以记言为主,与《左传》重记事不同。文章说理严密,刻划人物也比较形象生动,对后代散文有很大影响,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扩展资料

《勾践灭吴》记述的是春秋末期吴越争战的著名历史事件。越王勾践在与吴王夫差的战争中被击败后,以各种屈辱的条件向吴国求和。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忠告,却听信了被越国贿赂的太宰豁的谗言,准许了越国的求和,使勾践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经过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准备之后,率领军队进攻吴国,吴国因此而亡。

文章一落笔直写勾践。勾践失败后,正率五千残兵退守于会稽山上。这时的他,是一位失败后痛定思痛、盼望雪耻复国的君主。全文分三部分,紧紧围绕勾践誓雪国耻这一主要的性格特征展开描写。首先写勾践同吴国求和,突出了他痛下决心、希望东山再起的一面。

其次,写勾践为打败吴国所进行的多方面的准备。最后,写勾践出征灭吴,一举获胜。作者虽从请战开始,但重点依然落到勾践雪耻复仇这一点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勾践灭吴

咸咸咸咸鱼就是了 发表于 2024-05-01 00:17:30

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