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悝之所以能善终,除了跟魏文侯有关外,更和李悝变法内容密切相关。李悝的变法不是那么深彻,没有把旧贵族连根拔起的可能。再者,李悝和继承人魏武侯之间,也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李悝变法的时间,也是他得以善终的重要因素。
魏文侯对李悝的信任
魏文侯是一代明君,他励精图治,广揽人才,使得当时的魏国大大增强了实力,成为战国首强。
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此外,李悝、西门豹、乐羊、吴起等贤相良将,都被魏文侯大力任用,得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虽然魏文侯有北伐中山的战略错误,但除此之外,魏文侯可以称得上明君,这便是李悝的幸运。
李悝得到魏文侯的全力支持,在文侯时期一直受到重用。而等到魏文侯去世一年后,李悝也随之去世。只能说李悝真的太幸运,去世的时间也非常关键。
吴起、商鞅在楚悼王、秦孝公在位时期,都十分受信任,但国君一死,他们便立刻被反对派杀死。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他们变法太深彻,极大地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
而李悝变法,则主要集中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变法也不是那么深彻,因此没有马上受到清算。
李悝变法的不深彻性
李悝的变法主要分为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在政治上,李悝废除了建立在血缘宗法上的世卿世禄制度,而是按照能力和功劳大小选拔任用官吏。
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在经济上,李悝实行“尽地力之教”和“平籴法”,前者是提高单位面积上粮食的产量,后者是防止粮价暴涨。
此外,李悝在军事上建立“武卒制”,严格挑选和管理士兵,提高士兵待遇,增强军队战斗力。
从李悝的变法来看,他的变法是不深彻或者说不彻底的,和后来吴起、商鞅的变法有着很大的差距。
所以,虽然李悝的变法是对世卿世禄的第一次挑战,但此时旧贵族的势力依旧庞大,其根本利益也没有被连根拔起的危险,所以变法的阻力也就没那么大。相反,其中许多变法的内容,也是和旧贵族的利益诉求是一样的,这也极大降低了李悝受清算的可能。
李悝和魏武侯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变法者的命运,除了旧贵族的反扑外,新任国君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国君的保护,吴起在楚悼王时期、商鞅在秦孝公时期,位置稳如泰山。但因为继任者的不作为或有意推波助澜,这两人才很快被清算。
商鞅在变法时期,对太子的老师动刑,积下了仇恨。因此,秦孝公死后,太子老师诬陷商鞅谋反,最终商鞅被车裂。除此之外,商鞅权势日隆,对新继任者形成了严重威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王,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出于公愤私怨,秦惠文王都要对商鞅动手了。吴起在楚国身死,是因为楚国公族的力量一直很强大,甚至架空了国君,新任国君不作为的态度,使得吴起失去了庇护的力量。
但反观李悝,此时魏国的公族力量不足以左右国君之决定,新任国君魏武侯,和李悝也没有明显冲突或者利害关系。而且因为李悝变法,魏武侯得以继续称霸中原,享受着李悝变法的红利,自然不会对李悝动手,这是李悝得以善终的第三个原因。
李悝变法的时间
再者,李悝变法的时间实在太好了。随着争霸、兼并战争的加剧,如果不变法,国家有消失的危险,这是各个国家变法的原始动力。在这一点上,各国的国君和贵族,他们的利益追求是一致的,即变法强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因此,开启了战国首次变法的李悝,无论是支持派还是反对派,都对他的变法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双方都在摸索中前进。而且,李悝的变法不注重教化,而是着重加强君主集权和增加生产之道。虽然世卿世禄面临挑战,但这些变法还都在旧贵族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内。
经过李悝变法后,等到后来吴起、商鞅变法时,各国贵族都已经充分理解了变法的威力,且吴起、商鞅的变法,有把旧贵族连根拔起的可能,这自然受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一有时机,这些旧贵族自会疯狂反扑。
综上所述,因为李悝的变法时间太好了,开战国变法先河,其变法内容也没有让旧贵族有切肤之痛,只是对他们形成了强力挑战。再加上魏文侯是一位明君,一直能庇护住李悝。而即位的魏武侯,和李悝也没有明显的矛盾,还享受着李悝的变法成果。况且短短一年后,李悝便随魏文侯而去,直接没给其他人清算他的机会,最终得以善终。